意触碰到了一个硬邦邦的物体,我弯下腰,发现是一部手机。这部手机被丢弃在垃圾堆中,屏幕已经裂了一条缝,但似乎还能开机。
趁看守不注意,我迅速将手机藏在了口袋里。晚上,回到了房间,关上灯,躲在被子里偷偷打开手机。手机的电量不多了,屏幕上的电量指示灯在微弱地闪烁。我迅速翻看手机的短信和通话记录,希望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。然而,手机里没有任何有用的联系人或信息,只有一个未发送的短信草稿,内容是一条求救短信。
我心中一动,决定利用这个机会给远在国内的女朋友苏婉发一条求救短信。我迅速编辑了一条简短的求救短信:“我在缅北诈骗园区,快救我!”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,我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恐惧。我不知道这条短信能否成功发出,也不知道苏婉能否收到,但这是我现在唯一能做的。
短信发送出去后,我迅速将手机藏好,回到自己的位置,继续忍受着诈骗头目的折磨。心中默默祈祷,希望苏婉能看到这条短信,尽快联系到大使馆或警方,帮我脱离这个恐怖的地方。
苏婉收到短信后,瞬间惊慌失措,但她很快冷静下来,意识到我的处境极其危险。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大使馆,详细说明了我的情况,并提供了诈骗园区的大致位置。大使馆接到消息后,迅速行动起来,一方面与当地警方沟通协调,另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施压,要求缅北当地相关部门配合救援行动。
苏婉还将此事告知了媒体,舆论的关注使得救援行动得到了更多支持和关注。媒体纷纷报道了我的遭遇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在舆论的压力下,缅北当地警方也开始采取行动,对诈骗园区进行了调查。
苏婉在联系我的过程中,发现我长时间没有回复。她意识到,此时手机可能已经不在我的手里。于是,她机智地开始想办法。她联系了我的家人和朋友,请求他们帮忙扩散消息,让更多的人知道我的处境。同时,她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了我的求救信息,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。
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