然后递给郑以先生一颗糖,让他改天再来。
郑以先生心中暗自嘲笑,以为他神经病就什么都不懂吗?
他真为她们感到可怜可悲。
不过仔细想想,这也不能完全怪她们,她们从未体验过神经病的世界,根本无法理解神经病的内心世界,也许她们想象中的神经病状态,就是她们自己如果有一天得了神经病后的样子吧。
后来,郑以先生的这种状态逐渐连累了他的父母。
邻居们对他意见很大,纷纷告到了居委会,居委会和派出所的人便经常上门,要求郑以先生的母亲把他 “处理好”。
处理?
难道神经病就不再是人了吗?
怎么能把他当成一件物品随意处置呢?
郑以先生的父亲本打算把他送进精神病院,他自然坚决不肯。
他早已习惯了现在这种自由自在、无拘无束的生活,好不容易才挣脱了社会的重重束缚,倘若被医好了,他岂不是又要重新回到那个充满压力、虚伪做作的世界里去吗?
于是,郑以先生毅然决然地决定离家出走,独自一人在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城市里开始艰难的生存之旅。
郑以先生起初选择在商店门口睡觉,可他向来是个夜猫子,即便得了神经病,这个习惯也未曾改变。
经常是人家开店营业了,他还躺在那里呼呼大睡。
郑以先生并非没有良心,深知人家开店也不容易,每天都要为生意惨淡而发愁,还要应付工商税局的检查,稍有不慎就得掏出大把的钱来。
他心想,还是得找个安稳、清静的地方。
电视上不是常说天桥下是免费的旅馆吗?
于是,郑以先生便来到了杏花桥下面,与乞丐们成为了邻居。
在郑以先生眼中,那些所谓的乞丐,实则都是一群头脑异常清醒、智商情商极高的人。
他们的演技堪称一绝,比任何明星都要入木三分,化妆技巧更是炉火纯青,比任何专业化妆师都要逼真。
他们中有些人确实是时运不济,命运多舛,而有些人则是一心想当老板,却因出身贫寒,没有雄厚的资本,只能无奈地靠乞讨为生。
郑以先生虽然从心底看不起他们的这种行为,但又不得不承认,他们具备超强的心理分析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。
他们中不乏假残疾之人,为了博取他人的同情,在城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