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抵世间之人,都怀揣着五彩斑斓的梦想,渴望在这纷繁尘世中,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。
郑以先生,也曾如此。
然而,命运的无常,就像那无端翻涌的波涛,无情地将他原本炽热的梦想击碎。
如今的他,竟被冷漠的世人贴上了 “神经病” 的标签,沦为众人眼中格格不入的异类。
但在郑以先生心底,却固执地认为,真正病入膏肓的,并非自己,而是这个看似正常运转,实则荒诞扭曲的社会。
郑以先生自幼生活在一个看似幸福美满的家庭。
父母望子成龙之心,犹如熊熊烈火,炽热且急切。
在他们狭隘的认知里,读书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,唯有成绩优异,才能出人头地,将来顺理成章地成为社会的杰出人才。
于是,郑以先生在完成学校那如山般的作业后,还得面对父母额外布置的习题。
那些密密麻麻的题目,宛如一条条沉重的枷锁,紧紧束缚着他的童年。
母亲那喋喋不休的唠叨,恰似嗡嗡作响的苍蝇,整日在他耳边萦绕:“你瞧瞧隔壁家的小明,学习多勤奋刻苦啊,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,你怎么就不能像他那样争点气呢?”
郑以先生听着这些话,心中满是厌烦,却又无可奈何。
在学校里,老师对那些成绩优异的学生青睐有加。
他们如同众星捧月的天之骄子,被老师视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,是当之无愧的宠儿。
而像郑以先生这样成绩平平,却又满脑子奇思妙想的孩子,只能无奈地被边缘化,如同墙角里无人问津的小草,自生自灭。
郑以先生时常在心底暗自思忖:为何学校仅仅评选 “三好” 学生呢?
那些成绩拔尖的同学,在老师眼中仿佛全身上下毫无瑕疵,优点熠熠生辉,他们似乎天生就是社会精英的不二之选。
可一个国家,真的需要如此众多毫无个性、如出一辙的精英吗?
郑以先生自幼便爱胡思乱想,上课时常常思绪飘飞,脑海中琢磨着各种稀奇古怪、天马行空的问题,心思根本无法集中在课堂上。
自然而然地,他与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学生渐行渐远,愈发显得格格不入,仿佛自己来自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,与周遭的一切都无法相融。
上初中那年,改革开放的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