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而非全衰期呢?
原因在于实践中发现,放射性物质遵循指数衰减规律。
从数学角度来看,指数衰减不存在全衰期,或者说全衰期趋向于无限大,因此全衰期的概念失去了实际意义。
简而言之,对于不稳定的原子核而言,它们最终将趋于稳定状态,在此过程中会释放各种粒子和射线,包括中子、伽马射线、贝塔射线、阿尔法射线等。
这些射线和粒子构成了通常所说的核辐射,而核辐射能够引起物质电离,故也称为电离辐射。
一般而言,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取决于个体所接受的吸收剂量。
吸收剂量的单位为格瑞,其中1格瑞表示1000克物质完全吸收了一焦耳的辐射能量,即1格瑞等于每千克物质吸收一焦耳的能量。
常用的单位还包括毫格瑞和微格瑞,1格瑞等于1000毫格瑞。
在辐射防护领域,空气吸收剂量是常用的测量指标,因为空气无处不在且成分一致,通过测量空气吸收剂量可以反映特定区域的辐射水平。
由于空气的原子组成与生物组织相近,了解空气吸收剂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预估人体可能受到的剂量。
通常情况下,全身照射剂量低于一格瑞时,不会引起明显的急性放射性损伤,但部分受照者可能会出现轻微的临床症状及血液学变化。
然而,格瑞这一评价方法仅能客观反映受照体的吸收剂量,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指示辐射对人体的伤害程度,但考虑到辐射的生物效应不仅与单位质量物质中吸收的能量有关,还与这种能量吸收的微观分布密切相关。
例如,阿尔法辐射在生物体内会产生高度密集的能量沉积,对细胞造成较大杀伤力;相比之下,贝塔辐射和伽马辐射产生的能量密度较低。
即使贝塔辐射的吸收剂量与阿尔法辐射相同,其生物效应却大相径庭。
此外,不同器官和组织对辐射的敏感性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也存在差异。
鉴于上述因素,格瑞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反映辐射导致的机体健康危害程度。
因此在辐射防护评估中引入了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的概念。
例如,即使吸收剂量相同,不同类型的射线由于其特定的生物效应不同,所产生的生物学影响也会有所差异。
为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