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”
被问的汉子道“2文,要多少位置?”
里正道:“我一行52人。”
汉子往苑家村众人扫了扫,笑着说:“老人家,只有30个位置,得分二趟。”
里正微笑道:“好。”
随即从衣服夹层掏出文钱。
先安排了4组人过江。
天公作美,风平浪静
一个多小时后,
剩下的5组人也到达武昌渡口。
众人相视露出希望的笑容。
苑灿光紧紧地握了握,脸带痛色的媳妇的手,以示安慰。
他们体弱多病的,才七岁的苑小丫,终敌不过长期的奔波,病死在途中。
如今他们一行人,能剩下52人,那是上天的恩泽。
“我们先到达寻乌三标乡桠髻钵山,沿着寻乌水,顺着东江,一路南下,不出一个月,我们可到达。”
里正带喜色的声音响起。
(备注:‘东江起点江西寻乌县三标乡桠髻钵山,终点广州黄埔狮子洋。龙川县合河坝以上称为寻乌水,汇入贝岭水后称为东江。东江在广东省境内,流经龙川县、和平县、河源市、惠州市、东莞市最终注入黄埔狮子洋’)
一个月后。
一行人骨瘦如柴,衣衫褴褛,蓬头垢面到达一个依着东江的地方。
在里正友人的帮助下,分成十户,入了“烟户册”(户籍)。
当时的户籍编制,每十户立一牌头,十牌头立一甲长,十甲立一保长。
友人建议分成十户是因为,一来可以减少丁赋税(户主缴纳的赋税),二来刚好十户一牌头,他们不用被分散管理。
很快他们便得到允许开荒地,免税六年。
自此,苑家村落根于此地。
苑家村的祖先们自称此地为“龙江”。
这也是苑家村祠堂大门两侧对联的由来。